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靠战争摆脱国家破产危机的日本

已有 481 次阅读2010-10-6 12:14

 

如今日本国家的管理者是官僚,官僚相当于股份公司中的职业经理人,他们是国家机器的维护者,因此对这台机器哪里出了毛病最清楚。可是否要大修、如何修,原本应该来自国民的整体意志,但事实上现在政客是“民意代表”,官僚只有报告权或小打小闹的维持现状权。

 

如今日本每年国家预算的40%用于归还国债的利息。尽管如此,日本官僚仍放话:“只听到过个人因为资不抵债而破产、自*杀的,可从来没有听说过国家因为负债而破产、亡国的。”官僚之所以敢如此大胆放言,是因为在日本近代史上,国家曾多次在破产的边缘徘徊,可后来都奇迹般地靠战争起死回生。

 

明治维新前的江户时代,地处日本岛西南的萨摩藩(现鹿儿岛县),藩债高达500万两,当时该藩每年的年收只有10万两,债务是收入的50倍,年收入甚至还不够归还每年35万两的利息。萨摩藩后来通过控制几个靠近自己、属于琉球的岛屿,对日本市场上需求很大的甘蔗及制糖进行垄断,再加上通过琉球进行的海外贸易,二十年后不但还清本息,还有了相当的积累,就是凭借这些家底,萨摩藩成为1868年推翻江户幕府的主要力量。

 

1868年新生国家建立之后,被萨、长下级武士控制的日本政府宣布,将承担幕府及各藩国的所有内外债务,仅此一项,就让新政府面临巨大财务压力。为了“省钱”,新政府甚至不得不在一年有多少个月上做文章。以前日本采用中国的历法,每一个春节为一个财政年度。看到春节与西方的元旦之间有一个月的时间差,新政府认为改用“洋历”可以让当年减少一个月,变成十一个月,因此以“文明开化、学习西方”为由,将春节合并到元旦,以此来减少一个月的人工费,因当时日本聘有不少外国雇员,仅少发一个月工资一项,就可以省下不少钱。

 

1877年,萨摩的武士领导人西乡隆盛对新政府不满,领导了武装暴动-西南战争。西乡知道在自己家乡打仗会造成自己家乡的财产损失,进而会失去家乡人的支持,因此率兵离开本藩,攻打熊本城以及九州的其他目标,在与前来镇压的政府军的交火过程中,包括熊本在内的上述地区深受战乱之害,除了各地的经济损失之外,政府还为这次战争支出一千多万日元。相当于一年多的国家财政总收入都用在了镇压暴动上。日本上下从此认识到:一、不能再打内战;二、打仗要在别国领土上进行。

 

日本旧债加新债,国家陷入了空前的经济危机中。可因为有萨摩藩的前车之鉴,统治者认为“国家不会破产”,同时将萨摩藩重建财政的掠夺发展模式复制到其他地方,新政府先南吞琉球,北进朝鲜,欲用占有土地、人民,进行对外垄断贸易克服国内的经济危机。在朝鲜掠夺性开采黄金,拿回日本向国外出售。以帮助朝鲜“文明开化”为由,将从西方购买来的枪炮、船舶、铁路等,高价强卖给朝鲜。

 

在政府财政捉襟见肘,面临被反对派推翻的危急时刻,藩阀领导人冒险发动了“甲午战争”。而战争几乎没有付出什么代价就打胜了,此后不但从中国获得了巨额赔偿,还顺手牵走了台湾。甲午一战,日本成为亚洲的暴发户。战争赔款加赎回辽东半岛费用超过二亿三千万两库平银;舰艇等战利品财物价值也有一亿多日元。据统计,日本通过甲午战争从中国所得的赔款及财物,总计约合库平银3.4亿两,折合日币5.1亿日元。这是一笔巨大的财富,其数目是日本实际军费支出的3.4倍,也是日本当时全国年度财政收入的6.4倍(当时日本政府的年度财政收入只有八千万日元)。

 

日本第一次尝到了侵略战争的甜头,极大地刺激了其侵略别国扩张领土的欲望。战争让藩阀政府偿清了所欠内外债务还不算,还让上下所有人盆满钵满,战争可让自己“暴富”的认识,刺激了日本政府为下一场战争进行积极准备。

 

10年之后的1904年,日本再次发动“日俄战争”,为了将这次战争进行下去,日本向国内外筹集的贷款高达22亿,而当时日本的国家财政预算才2亿多,日本期待日俄战争也能获得“甲午战争”同样的赔款与割地,可最后只获得了南库页岛以及沙俄对中国南满的继续租借权。战后日本实现了对朝鲜的独占,同时再将掠夺经济模式运用到中国东北。

 

10年之后一战爆发,日本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财机会,欧洲列强忙于欧战;日本边上的中国国内又军阀混战,日本通过向欧洲、中国出售军火获得了暴利,从债务国摇身一变成为了债权国,日本甚至可以向段祺瑞的北洋政府贷款。1918年欧洲战场上的战争已经接近尾声,日本从中国东北、朝鲜向西伯利亚出兵,这次军事行动直到1924年华盛顿会议之后才以日军撤回而告终。日本认为这次出兵是“军事胜利,外交失败”。

 

此后爆发世界性的经济危机,一战期间日本产业资本家预期军火还会有更大需求,因此在军工生产领域过度投资,随着战争结束没有新订单的到来,畸形的、偏重军火的日本工业再度陷入困境,日本从债务国变成债权国,再变成债务国,而战争可以解决内外危机的经验,让日本染上了战争毒瘾。

 

此后日本国内围绕是否要再进行下一场战争的争论,主战与主和,实际上也是围绕着战争是否能克服经济危机而展开的。“主和派”并非热爱和平,他们反对战争的理由是:要战争必须先准备钱,可能借给日本钱的只有英、美。但英美不可能借钱给一个打自己、或损害自己利益的人,因此日本必须要等到财政健全之后才能发动战争。而以昭和天皇为首的“主战派”则认为,“主和派”过于“保守”,日本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不打仗自己将会被推翻,至于借钱打仗的担忧,日本一要“速战速决”,二可以“以战养战”,如此则不会出现“主和派”担心的局面。

 

1931年“九一八”,日本以几十人军人死伤的代价,在半年时间,占领了相当于日本国土三倍的中国东三省。打了也没花费多少钱,英美也没有干涉,而且日本还再次摆脱了暂时的经济危机,这直接刺激了日本军人在1937年再次发动对华战争。

 

所谓“以战养战”,实际上是用“明抢”和“暗抢”两种方式“养战”。八国联军进北京就是明抢。日本早就看准了户部的财产藏在什么地方,八国联军一进北京,日本军人就开始有组织地抢,怕日本一家抢引发中国人对日本仇恨,日本军队再鼓励英、法等也去抢,日本人低价收购他们抢回来的古董、字画,抢完了再掩盖丑行,放把火。

 

“暗抢”是1914年出兵青岛,强占后归还中国时,让中国北洋政府付钱。还有就是边打仗,边发行无法兑现的“军票”,用“军票”强行征购战争物资,同时掠夺各种财富。

 

1931年、1937年日本军人在中国抢,1941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军人在上海等租界内抢,到香港、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抢。

 

1938年日军攻陷武汉之后,日本军人一天通过邮局从武汉汇回日本的汇款,就相当于日本国家发给所有军人一年的工资,可见军人残暴是多么事出有因。日本国家和军人个人,皆通过“抢”暴富,抢完了掩盖丑行烧,这种发财模式能让军人维持所谓“军纪”,此话只有鬼相信。

 

日本人真正认识到战争的惨痛,是在1945年美国飞机开始轰炸日本本土之后,看到以前积累的财富会在瞬间化为灰烬,而且伴随大量人员伤亡,这才让日本民众真正感悟到战争的残酷。

 

1945年日本投降之后,政府不时地将抢运回日本并隐匿起来的财富出售,同时拼命印刷纸币,通货膨胀高达300%。在“国家绝对不会破产”的方针支持下,一方面让所有国民分担经济重负,一方面期待着“神风”再次降临日本。19505月突然爆发了朝鲜战争,日本经济再次起死回生。

 

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日本再次陷入经济危机之中。此后美国在资金、市场、技术上扶植日本,1965年越南战争升级,日本的内外债再次一笔勾销。20世纪708090年代,日本一直在债权与债务国中转换。日本一直期待南、北朝鲜,大陆与台湾能够打起来。对爆发在中东、中国边上的阿富汗、巴基斯坦的战争,日本为追随美国不断投钱,可这几次非但没有带来大钱进账,反而让日本在经济危机中越陷越深。

 

日本现在还靠“国家绝对不会破产”的虚幻之念撑着,期待着“别人的灾难就是自己的幸福”这一时刻的到来。日本导演的这次钓鱼岛撞船事件给中国敲响了警钟。中国政府和人民应该擦亮眼睛,时刻警惕日本军国主义想靠战争发财的梦想复活。(完)

————————————

 

/刘德秦

作者简介:

专著《汉字造字新解》(收录在国家重要教育文献中)、《从小到大说日本》(一本彻底解密日本的百科全书)。作者作为改革开放后的首届大学生,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日语系学习,毕业后到江西财经大学任教;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日研中心、日本东京大学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长期在日本生活,认真观察并研究日本社会文化,深入分析日本特有的民族性。1998年回国后在上海、广州的大学任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