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感慨转载

已有 235 次阅读2009-10-14 21:39

学mathematica的过程中辗转遇到一个单词:”ansatz“,猜着了它的意思,但不敢肯定,于是网络之,发现一篇文章,很合我意。大意是起点很重要,一开始走的那一小步,很可能就决定了今后你的人生的很多步。回想人生,感觉还真是这么回事儿。感觉这个东西在某些方面有点像混沌,就是说很小的一点点差别,到最后都可能迥然不同,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人往往感慨自己”悔不该当初XXX“,大概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种理论多多少少会给人带来一种无助的感觉,因为它似乎反映的是一种不确定性,就是说冥冥中有人告诉你前面有两条岔路,一条是生路一条是死路,你走哪一条?更可悲的是人生的岔路远不止一条,所以绝大多数本来能够成为很优秀的人都陷入了平庸。人们往往惧怕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比如恋爱双方多半希望对方对自己感情稳定,正府也希望社会禾口言皆,但是往往事与愿违,也许恰恰是不稳定,恰恰是经历了大悲喜大动荡,才能造就真正的爱情,才能成就真正的禾口言皆。不过反过来,我觉得有一句话可以安慰我们自己的,那就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即便你的一开始也许走得不好,但是你的前方也许并不一定是黑暗。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对同一问题本来就没有确定的答案,价值观也是多元的,每个人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样的,衡量成败也有很多标准,也许在某一时刻、时段、时代,某种观念看法占据上风,但谁又能肯定在将来的某个时刻、时段、时代不会是另一种占据上风呢?所以有一种人我很欣赏,就是认准了就一条道走到黑。
下面就是这篇文章,看后不要说我想多了哈?

Ansatz:基于未来的起点

这段时间在看国外的学术文章时,经常会遇见一些字典里查不到的词。比如我曾经专门撰文讨论过的“stigmergy”,这是一个专门为了研究某种自组织现象而新发明的单词。不过,更多的新词则来自于对他国文字的借用。

在很多的时候,对一个新词的理解过程是一个心灵的窗户不断被打开的过程,一个不断唤醒自己的过程,一个世界的意义不断被更新的过程。

伽达默尔曾经说过,被理解的存在就是语言。这是因为所有关于存在的思考和描述都是基于语言的。因此使用什*么样的语言,也就决定了你对世界认识的方式以及世界的存在方式,并进一步决定了你的行为方式。所以,维特根斯坦先生才会说,想象一种语言就是想象一种生活方式。

语言的多样性导致了认识世界方式的多样性。多样性为语言的交流和演化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当你使用一种语言不能正确地理解某一种现象而感到语言的局限性时,可能在别的一种语言里存在着关于这种现象的语词。这些语词的引入,往往会使原有语言中的语词与其发生有趣的相互作用,并涌现出更多的新词汇,这些新的词汇往往会成为认识世界的一扇扇新窗户。

今天我要在这里讨论的这个词,很有意思,而且越想越有意思,它改变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理解方式,并进而改变了我说话的方式,当然也包括我的讲课方式。

在概念的使用过程中理解概念是我的一贯做法。昨天我在课堂上分析某些学生在概念上有点模糊的原因时,就用到了这个词。中午吃饭的时候,我在与朋友的谈话中也使用了这个单词。

这个单词就是ansatz

物理学家很喜欢用这个词。他们在研究不同的个别案例时往往会发现有一些共同性的规律,由此他们就会猜想是不是在其他的事例中也会存在这样的规律。于是,在研究其它事例时,他们往往会很自然地先假设这种规律的存在性,然后观察能否在以后的论证或实验中被证实或证伪。这种先猜测再试图证明的方法就是“ansatz”这个单词所要告诉我们的东西。

但是经过这段时间的思考,发现这个单词的含义还要更为丰富。

这个单词来自于德语,其含义是“延长部分”、“沉积物”、“根”、“萌芽”、“开端”、“开始”等等。

在前面物理学家的使用过程中可以发现,它们大致取了这个词的“开端”和“开始”的含义,即,在开始的时候就给出了关于结果的猜想,由此决定了你工作过程的走向和目标。

不过,这个猜想并不是凭空做出的。 因为从这个单词“沉积物”的含义看,这个“开端”是前面一个过程的积淀所致,是经验的结晶。因此,这个猜想只不过是一个“延长部分”。

这就意味着,过去的工作凝结成了你现在认识世界的框架,从而决定了世界在未来可能的改变方式。写到这里,又回到了那个可爱的单词“stigmergy”:是工作成果本身为进一步的工作提供刺激和指令。

将这个单词翻译成中文还颇费周折,我曾经将其翻译成“预设”,现在又接受了“拟设”的翻译。但是,正像“阅读就是误读(reading is misreading)”这句话所揭示的,所有的翻译也都是一种误读。

我父亲曾经很多次问我“遗憾”这两字是什*么意思。结果我发现,要用义乌话来正确地将“遗憾”两个字解释清楚居然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原因就在于义乌方言里没有这个词。又比如,我母亲对我车上的GPS导航系统十分感兴趣,觉得这么一个小东西居然能够正确地认出义乌的大街小巷实在是一件不可能的事,于是要我解释。对于一个从来就没有读过书的老人,我该如何解释呢?

对一切现象的认识都会有一个出发点,这个出发点就是“ansatz”,它其实就是一种世界观。如果两个人的“ansatz”不同,那么这两人将很难交流,连续不断的误会将在所难免,除非其中的某一个人能够接受或者忍受另一个人的“ansatz”。事实上,“ansatz”在德语中还有一个含义是“根”,“根”不同则“果”比不同。此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昨天我在课堂上向学生解释统计学中的几个概念时,指出在很多的时候之所以会产生错误的认识,原因就在于中学时代学了一些“夹生”的统计知识,它们产生了与大学数学思维不太相容的“ansatz”。于是常常会遇见这样的事情,学生用中学层次的语言呈述问题,我用大学层次的语言解答问题,他们则继续努力将我的话纳入到中学层次的框架中来加以理解。后来我用了这样的比喻:“如果你们当初没有预装DOS系统,那么我用windows系统的方式向你们解释可能就会方便得多,遗憾的是,事情并不是这样。”

我儿子学小提琴的老师是湖北省歌舞团的首席,他说他喜欢招收以前没有受过业余训练的孩子。

说到音乐,我发现这个词还有一个意思,就是“起唱”。大家都知道,大家一起唱歌的时候,“起唱”很重要,一旦调起高了或者起低了,都会导致演唱效果大打折扣。

电脑可以格式化后再装,但是人脑却很难格式化。因此,一旦一个“ansatz”涌现(emergence),那么就会产生锁定(lock-in)和路径依赖(path dependence),因为改变路径是一件需要耗费大量成本的事情。

最后,再总结一下,“ansatz”是一个认识的出发点,即你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它将决定你未来的行为方式。但是这个出发点并不是随机选取的,它是经验的结晶。一旦形成了“ansatz”,那么它就会生根、发芽并最终结果。你的目的是要证实或者证伪这个“ansatz”。

世界本身是什*么不重要,但是如何理解世界却很重要。当你在某一时感到自己与环境的不和谐而郁闷无比的时候,一定要想到,可能是我们的出发点不成立。这时候你就需要改变一下“ansatz”。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