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欧洲剧场札记(三)《Cabale et amour》(阴谋与爱情)──月光之下,并无新事 ...

已有 403 次阅读2011-3-30 02:40

      2011年3月10日。星期四。来巴黎的第14天。当地时间晚上20时。
      继续观看国立巴黎高等戏剧艺术学院Conservatoire national supérieur d'art dramatique (CNSAD)演出德国18世纪文学家Friedrich von Schiller(席勒)的著名作品──《Cabale et amour》(阴谋与爱情)。导演是CNSAD聘请的德国导演Hans-Peter Cloos(mise en scène)。演员是CNSAD的学生。
      这个《阴谋与爱情》在CNSAD的大剧场上演。CNSAD的大剧场是一个典型的欧洲古典剧场的建筑风格。剧场有三层座位,中心的上方是一个镶刻着宗教壁画的穹顶。场灯亮着,剧场上方的灯光射向舞台几束微弱的光线,隐隐看见正前方的舞台上立着三只酒柜,上面摆满了各式的瓶装酒。
      场灯熄灭,舞台深处的巨大幕布显现投影,原来舞台右后方的演员正被一架摄像机拍摄,然后他们的即时影像被同步投影在左和右两侧的幕布上,同时音箱中传来贝9的《欢乐颂》。原来,这就是席勒的诗......啊。
      然而,这场戏剧再一次让我看的昏昏欲睡。尽管演出中多次出现的投影和同步投影以及贝9《欢乐颂》的主题乐句。但是这个同步投影实在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了。在哲学意义上,它无非是在说“被窥视的人和事件”──让那些“时间中的潮湿的暗角”通过摄像机的“客观”的观看──暴露出来,见见光,晒一晒;另外,就是那个具有形而上学味道的“上帝在观看”。这种方法我在我的第一部剧场作品中就用到过,而且当时就有过很深刻的思考。记得当时还和哲学系的欧阳鹤立在黑龙江大学的后窗咖啡馆彻夜长谈这种方法带来的体验和思考。我们当时的做法是将摄像机直接对准观众,然后得到的观众的全部的即时影像被两个投影仪分别投射到剧场左右两侧的灰色墙壁上,产生一种直接的又斑驳的影像质感,从而让身处这个剧场中的人们看到自己,试图产生一种“陌生”的可能性。
      在这两个小时的糟糕体验中,每次将我从无聊与困倦之中拯救出来的居然都是这个演出的影像部分。而其他的──那在舞台设计、灯光设计、音响设计、服装化妆造型设计、甚至关键的表演等方面,均甚无新意。那真的可谓是──巴黎──“月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终于不忍,在演出进行到三分之二的时刻,退了场。
      出了剧场,撒了泡尿,抽了颗烟,突然想起了4年前我写过的实验剧本中一个叫做“关于‘后阴谋’与‘后爱情’的形而上下说”的章节,瞬间感觉真他妈好。


                                                                                                                            满宇轩
                                                                                       2011年3月11日  早晨  记录于巴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