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商業周刊》獨家專訪全球金融界13個精明腦袋之一:全球艱困循環,再走3年

已有 317 次阅读2009-3-10 00:46 唠唠叨叨

史蒂芬‧羅奇來台拜訪銀行業,並接受《商業周刊》的獨家專訪。(攝影者.賴建宏)



若數華爾街最具權威的經濟學家,史蒂芬‧羅奇(Stephen Roach)若謙稱第二,恐怕沒人敢稱第一。

他是「大摩」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王牌,擔任摩根士丹利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達十六年,是華爾街投資銀行在位最久的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二 ○○七年,美國金融危機首度爆發時,《富比世》雜誌(Forbes)邀集「十三個業界最精明的腦袋」(sharpest minds)組成危機委員會討論經濟前景,羅奇與巴菲特(Warren Buffett)、羅傑斯(Jim Rogers)、美國前財政部長鮑爾森(Henry M. Paulson)並列其中。

因為準確預測○一年科技泡沫化,並在○三年,當多數經濟學家樂觀預期美國經濟擺脫九一一事件走向復甦之路時,他獨排眾議,看壞美國以消費支撐的經濟成長,羅奇也被華爾街稱為「永恆之熊」(perennial bear)。

如今,他的預言成真:○七年美國房地產市場大跌,美國消費者付不出房貸,引發次貸風暴,終致引發全球股市在○八年暴跌。

摩根士丹利在二○○七年四月任命他為亞洲區主席,他從紐約搬到香港,近身觀察中國。二月二十五日,羅奇悄悄來台拜訪銀行業,並接受《商業周刊》的獨家專訪。對全球景氣,他認為全球「艱困循環」至少再走三年;對美國,他預言將步上日本泡沫十年;對中國,他直言不該期待中國內需市場能帶動世界經濟。以下為專訪紀要:

《商業周刊》問(以下簡稱問):你二○○一年科技泡沫化時,你說當時是「經濟的世界末日」(economical Armageddon),現在我們是否再度面臨經濟的世界末日?


全球三年內經濟成長僅二%

羅奇答(以下簡稱答):我不認為我們已經步入所謂的世界末日,但這是從二戰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而且是全球的,不是只有美國或特定國家,是全部已開發、開發中國家都受害,包含全球主要經濟體,這不是一個常態的產業循環(business cycle),而是一個前所未見的「艱困循環」(unique, tough cycle)。

我想現在已經進入金融危機的第二階段。上一階段是設法消除次貸相關的房貸信用商品,如債權擔保憑證(CDOs),現在進入第二階段,一般消費者感受到更大的壓力,去年信用卡呆帳率已開始大幅攀高,這是今年面臨最重要的金融危機。

這個艱困循環至少再維持三年,我預估二○○九、二○一○和二○一一,三年內全球經濟成長僅二%;相較於之前平均七%到八%,真是非常弱的景氣。

問:但美國聯準會主席柏南奇(Ben Bernanke)表示,美國景氣應會在今年年底落底,市場目前氣氛也如此。你的看法呢?

答:不,我不同意。美國會在今年年底後的一、二季,看到成長,但那卻會是空歡喜一場(false dawn)。

美國消費力道下滑,美國經濟到二○一○年整年還是持續走弱,而美國經濟有七成是由消費力道所支撐。過去六個月來,消費急速萎縮,這只是剛開始調整而已,調整期至少需要三年。因此就算今年以後我們看到一些正面的成長,但也不足以強到視為經濟復甦。


美國才剛進入後泡沫時期

問:美國景氣如你所言這麼糟,是否會步上日本後塵,十年調整不過來?

答:我覺得是。因為美國跟日本有很多相似特質,兩者都有兩個泡沫化,美國是資產與信用泡沫,日本是資產與股市;兩者都有糟糕的貨幣政策和金融規範。最重要的是,兩個經濟體的泡沫都對於經濟本身產生負面影響,日本的資本消費遭到嚴重影響,美國則是住宅與消費。

高峰時,合起來占整體經濟成長的七八%,美國的泡沫是日本的近五倍!所以你看,兩國有這麼多的相似點,日本過了二十年,還在後泡沫時期掙扎,美國現在才剛進入後泡沫時期。

問:美國會走上日本後塵,三年內全球經濟成長只有二%,股市也不會出現V型反轉,我們現在可以期待什麼?

答:過去四個半月,股票市場修正得非常厲害,廣義來說,現在的股票下檔幅度顯示出已經陷入很嚴重的經濟衰退,○九年看來仍是如此。

我認為現在股市的風險在於,投資人對於明、後年的經濟展望和企業獲利太過樂觀,這樣的樂觀終究會變成失望,畢竟三不五時出現的股市上漲,都是曇花一現。最後投資人才會認知到經濟復甦得等到再幾年後,投資氣氛逐漸由弱轉正之後,才是真正的經濟復甦。


中國內需無法帶動世界經濟

問:今年以來,中國是全球表現最好的股票市場,漲幅超過二○%,是否意味著中國經濟值得期待?

答:中國經濟今年將大幅衰退。中國政府在去年第四季公布的經濟成長率是六‧八%,這是以年比較的年增率,也就是○八年第四季對照○七年第四季;但如果拿○八年第四季與第三季相較,就會發覺根本是零成長。換句話說,中國的經濟成長已經接近停滯了。

雖然今年第一季持續成長,就算第二季出現大反彈,且(從第二季)直到今年年底為止,累計三季相對於○八年三個季度,都是成長的,今年整年的經濟成長率也不會超過五‧五%,甚至更低。

這顯示了從○一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中國經濟十分依賴出口做為經濟成長動能,現在已開發國家市場的外在需求出現前所未有的衰弱。中國出口萎縮很厲害,嚴重影響經濟成長,我們無法期待中國經濟很快回溫。

問:中國內需市場呢?許多人期待中國龐大內需市場能接起美國的棒子,帶動世界經濟?

答:喔,那不會發生(搖搖頭)。中國有很多人,但是中國消費者仍把重心放在存錢而非花錢,因為中國政府並沒有健全的退休金、社會福利制度,包括醫療健保、社會保險、失業補助、教育等。只要中國政府沒有提供社會福利制度,中國消費者就會持續存錢,很難刺激內需市場的私人消費。

現在中國內需力道主要來自基礎建設,過去中國政府已做過,現在再做一次,但這需求不足以持續支撐內需市場,仍需要私人消費助一臂之力。

問:今年中國積極推動家電下鄉等刺激個人消費措施,作用多大?

答:有用,但不足夠,不足以成為一個推動力,支撐各種產業整體經濟。去年中國消費指數創歷史新低,只占經濟成長的三六%,遠低於世界上其他消費為主軸的經濟體。就算用家電下鄉等政策刺激了私人消費,這對整體經濟來說,太微不足道。



*摩根觀點》 台灣需要更大的財政刺激


羅奇接受本刊獨家專訪同時,摩根士丹利副總裁、大中華區經濟學家林琰也在同一場合受訪。二月十一日,林琰繼里昂證券後,調低台灣經濟成長率到負六%,是第二個大幅調降的外資。

他認為,中國經濟今年也會硬著陸。今年一月,中國出口衰退了一八%,台、韓、日等亞洲經濟體,也受到極大衝擊,「原先與中國之間的正向連結,現在成了負向連結。」

台灣最近熱烈討論與中國簽訂「綜合性經濟合作協議」(CECA)議題,並經常拿來跟香港中國間的「更緊密的經貿安排」(CEPA)比較,但他認為,○三年香港簽約時是中國經濟高點,今年摩根預估中國經濟成長率僅五‧五%,「所以在未來兩、三年,都不該對中國市場有過分期待。」

她指出,台灣沒內需市場支撐,可能成為亞洲不含日本以外經濟成長最弱地區之一,因應藥方之一是財政政策,「目前台灣政府為挽救經濟做的財政刺激,僅約經濟成長率的二‧八%,相較於新加坡、南韓說八%的財政政策,我們認為政府財政措施不足,需要更大規模、更明顯的財政刺激方案!」 (文●單小懿)


摘自
商業周刊 第1111期 2009-03-09 整理者:單小懿 採訪者:吳修辰、單小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