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何妨学学阿Q

已有 179 次阅读2011-9-3 08:05 散文小品阿Q, 精神胜利法, 鲁迅

            
                         何妨学学阿Q
                           闻雪思
          
       
    阿Q是鲁迅文学作品《阿Q正传》中的一个典型人物。他有一个极为著名的个性,就是善于精神解脱。明明赤贫如洗,不但没有固定的职业,甚至连个家也没有,不得寄住在村里的祠庙里。却常自诩“我们先前——比你阔的多啦!你算是个什么东西!”或者用“我的儿子会阔得多啦”来获得精神满足。明明被压在社会生活的最底层,什么人都能欺负自己,甚至挨打,可他却能用“这是儿子打老子。”或者“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来获得自我解脱。明明自己头上长了几处不知始于何时的癞疮疤,他却能将其当做高尚光荣的标志,受到别人嘲笑时用怒目而视或者“你还不配……”来获得自我安慰。明明被别人抢走了自己赌博时好不容易才赢来的钱,他却能用“算是被儿子拿去了吧”和自打嘴巴来消除怒气,安然入睡。明明由于自己拙劣失败的求爱而将对方吓得寻死觅活,他却能转瞬即忘,甚至跑去看热闹。明明假洋鬼子不准自己革命,自己被当作抢劫嫌疑犯被捕、被审、被处决,成了冤枉的牺牲品,他却依然能在死前获得最后的精神胜利,无师自通地吼出“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的豪言壮语,等等。
    《阿Q正传》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甚至连作家本人也难以超越的巅峰之作。阿Q这个形象在我国文艺批评界一直享有金科玉律式的经典评价。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说:“鲁迅在这篇小说里面,主要是写一个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 阿Q这种精神解脱的方法,被概括称为“精神胜利法”。鲁迅先生称之为“国民性”、“国民的弱点”或者“国人的魂灵”、“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总之,阿Q是个令人“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我国辛亥革命时代落后的、不觉悟的农民的缩影。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封建文化的产物,是精神鸦片,是中国人民族劣根性的具体表现。
    其实,精神胜利法并不是阿Q的发明,也不是中国的土特产。据说美国总统林肯一次被一位议员羞辱后,曾连夜愤怒地给那位议员写了一封长信,将对方骂个狗血淋头。然而次日别人要替他把信发出时,他却将信撕了,笑道:“我在写信过程中已经出了气,何必把它寄出去?”这难道不是一种典型的精神胜利法吗?德国作家歌德有一次与一位批评家狭路相逢,批评家傲慢地说:“我是从不给蠢货让路的。”歌德微笑着退到路旁,说:“我却正好相反。”歌德采用的,正是精神胜利法。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有一位脾气暴躁的太太。一天,苏格拉底正与客人谈话,太太突然跑来大闹,并将脸盆中的水泼在苏格拉底身上。情景何其难堪?苏格拉底却笑了一笑,说:“我早知道,打雷之后,一定会有大雨。”一言解颐,用精神胜利法解除了局面的尴尬。俄罗斯著名作家契诃夫曾写过一篇散文,题为《生活是美好的》,向读者介绍精神胜利法的几个绝招。他说,为了不断地感到幸福,首先要善于满足现状,并经常地感到“这事原本可能更糟糕呢”。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契诃夫写道:
    “要是火柴在你的衣袋里烧起来了,那你应该高兴,而且要感谢上帝,多亏你的衣袋里装的不是烈性炸药。”
  “要是你的手指头扎了一根刺,那你应该高兴:‘挺走运,多亏这根刺不是扎在眼睛里。’”
    “要是你有一颗牙痛起来,也不必紧皱眉头,因为多亏不是所有的牙都出了毛病。”
    “要是你挨了一顿桦木棍子的打,那你应该蹦蹦跳跳,笑着说:‘瞧,我多走运,人家没拿带刺的棍子打我!’”
    “要是有穷亲戚来找你,那你不要脸色发白,而要喜洋洋地叫道:‘挺好,幸亏来的不是警察!’”
    “要是你被送到警察局去了,那就该乐得跳起来,因为多亏没有把你送到地狱的大火里去。”
    “要是你的妻子对你变了心,那你应该高兴,多亏她背叛的只是你自己,而不是国家。”
    “你应该高兴,因为你眼下没有坐在被告席上,也没有债主在你面前逼债。”
    “你应该高兴,因为你是人,不是拉长途马车的马,不是生物学家眼下的细菌,不是驴子,也不是臭虫。”
    “依此类推……朋友,照着我的劝告去做吧,你的生活就会欢乐无穷了。”
    可见,精神胜利法并不是阿Q的专利,许多比阿Q诞生得早的外国名人,也有着不少精神胜利法,而且运用得相当娴熟。即令是些外籍的洋百姓,也深谙此道。比如美国喜剧大师卓别林在银幕上塑造的绅士流浪汉形象:高高的圆顶大礼帽,又尖又翘的大皮鞋,鼻下人中一撮乌黑浓密的小仁丹胡,紧绷的上衣,肥大的裤子,不断挥甩着的手杖,鸭子般蹒跚晃悠的步伐。这个贫穷的流浪汉在生活中时运不济,老是麻烦不断,却乐天知命,始终保持着喜气洋洋自得其乐的绅士风度,总能找到出乎意料妙趣横生令人捧腹的怪招,优雅快乐地摆脱危险和困境。他似乎从不知道现实中还有悲哀存在,在命运面前永远是个精神胜利者。此外,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现实主义作家塞万提斯所创造的骑士堂·吉诃德,捷克著名讽刺小说作家雅·哈谢克所创造的好兵帅克,等等,都是世界文学史上极具精神胜利法的贴近平民的草根形象。日本精明的企业家则将精神胜利法用于处理人际关系和企业管理。他们在企业内设置一间“出气室”,将企业管理者的形象制作成与真人大小高矮五官都一模一样的仿真橡皮人,置于“出气室”内。凡与上级产生矛盾、内心怨恨的企业员工,都可以到“出气室”对上司的仿真形象拳打脚踢,大声怒骂,取得精神上得胜利。心理平衡了,工作效益自然提高。
    鲁迅写阿Q,是把人物放在时代大背景下塑造的。阿Q的形象血肉丰满,栩栩如生,有鲜明的个性和共性,是一个不朽的艺术典型。就思想的深刻性和社会意义的广泛性而言,文学史上无人能与阿Q相比。我们不能说每个人都是阿Q,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有过阿Q精神。我觉得,在现代社会里,阿Q的精神胜利法并不见得是什么“国耻”、“国辱”。恰恰相反,在某种意义上说,这种精神胜利法倒不失为一种值得宏扬光大的“国宝”,应该加以提倡。
    首先,精神胜利法有一个难为可贵之处,就是善于精神解脱。能让受挫折、被压抑的人减轻心理压力,恢复心理平衡,让人们在跌倒时找到个让自己重新站起来的理由,遇上不顺心的事找到个为自己开脱的籍口,在窘况中表现豁达,在困境中演绎大度,在无奈中看到希望,从精神上的胜利获得自我安慰、调节和疏导。可以说,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相当科学的思维方法,特别对于某些心理容易失控的人来说,它甚至是一剂良药,是使他们走出痛苦的圈子,避免失去理智,做出偏激行为举动的医疗手段。适时适度地运用精神胜利法,对保护人们的心灵健康和精神愉快,都是大有好处的。
    其次,人生的道路大都不会一帆风顺,生活中往往会遇到些预料不到的困难、挫折、失败、倒霉、不顺心的事情。这时,气馁、懊恼、抱怨、发牢骚不但都无济于事,反而会使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和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但是,此时假如能够学学阿Q,来点精神胜利法,你就会发现憋塞胸中的乌烟瘴气豁然通散,眼前又是一片灿烂的阳光。
    比如,高考落榜,大可不必悲观自艾,也不一定非得悬颅锥股,废寝忘食,直考个范进中举方肯罢休。学学阿Q,来一句“我的儿子会考得上的!”然后勇敢地走进社会,大大方方去交朋友、谈恋爱、结婚、生个聪明漂亮的胖娃娃,心安理得地把自己未能实现的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到这个八九点钟的小太阳的身上,岂不轻松潇洒?
    再如,股海泛舟,自是风云变幻,当然有一夜暴富,大发横财的机遇,也免不了沉沙折戟,亏得一塌糊涂之时。这时,也完全不必食不甘味,寝不成眠,捶胸顿足,痛不欲生。学学阿Q,狠狠地瞪瞪那些赚得欢天喜地的股民,来一句“我们先前——比你阔得多啦!你算是什么东西!”如果没能立即恢复趾高气扬,至少也可以慢慢地变得心平气和起来,赢得精神上的痛快与胜利,继续挤在股市里,眯起眼睛扫描行情的涨落。
    还有,情场失恋,眼看落花流水春也去,任何人都不可能不感到痛苦和悲伤。我们虽不可能像大文豪歌德那样,把破灭的感情当作素材,从爱情的灰烬中获得灵感,也创作出一本感动世界的文学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但也不必终日以泪洗面,借酒消愁,长吁短叹,萎靡不振,陷于痛苦的深渊不能自拔,甚至因“痴情”而自断此生,自毁前程。学学阿Q,马上把这段经历抛之脑后,立即忘却对方,迅速调整心态,面对现实,直面人生,“一无挂碍”,甚至衷心祝福对方,好奇地看看他或她“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了?”
    等等。
    精神胜利法以某种合理化的理由来解释不合理的事实,它通过避实就虚、转换视角、低调处理、补偿替代等手段,将恶性的精神刺激变为良性的精神刺激,使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情绪,让我们得以在一个无法避免的错误、窘迫、困境中坦然生活下去。在这点上,我们得感谢阿Q,学习阿Q。有人曾断言,如果阿Q不被砍头的话,他老人家肯定高寿,说不定至今还跟我们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在现今的时代,当事业和生活受到挫折时,建议各位不妨学学阿Q,学学点阿Q精神,把苦恼的思绪引到相反的方向去,让自己一颗慌乱而纷杂的心平静下来,泰然处之。我想,你在人生中的下一轮挑战中所获得的,将不仅仅是精神上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