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道教戒偷盗

已有 192 次阅读2010-1-26 11:25

道教戒偷盗zt

转者注:
开心农场 后花园 都是予和取 帮除草杀虫再取一点,不算偷盗。
开心恋床 偷恋床钱 是不予而取,算偷盗
如果对方愿意,就不算偷盗。
戒偷盗

偷盗
是道教戒律明确禁止的,也是社会伦理道德和法*律所不允许的。所谓“戒偷盗”,其实是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人类社会,无论古今,无论中外,也无论道俗,偷 盗总是不能容忍的恶*行。

戒律中有关反对偷盗的戒律条文很多,如:老君五戒第四戒“不得偷盗”,积功归根五戒第二戒“戒盗”;闭塞六情戒第五戒“手无犯恶, 不窃人物,贪利入己,祸不自觉”;八戒第三戒“不得盗他以自供”;女真九戒第九戒“不得窃取人物”;九真妙戒第五戒“不盗,推义损己”;无上十戒第三戒 “不得取非义财”;妙林经二十七戒第一戒“不得盗窃人物”等戒条都严禁偷盗。

我们的财物不欲别人盗取,何以却欲盗取别人的财物?如果我们在无意中被盗一件 物品,有时候会很烦恼,常耿耿於怀,甚至寝食难安。所以窃取他人财物,会增加别人的痛苦。古云
:“钱财如血脉”。盗人财物者,如取人血肉,如杀人身命,只有缺乏爱心的人,才会如此。当 今社会,贪*污受*贿、偷盗、抢*劫、诈*骗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着社会的安*定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事实上,贪*污受贿也是一种变相的偷盗。道教强调天地之中的万事 万物都有神灵监管,地上的财物有地官之神监管,水中的财物有水官之神监管,人间的财物有人间的官员所管。世间物各有主,不应该不问自取,甚而少至一针一线,一草一木,不与而取,都犯了偷盗之*罪。

很多人都以为自己是正*人君*子,而且家庭富有,地*位崇*高,怎会作贼,盗取他人的财物呢?其实,偷盗并不限于明抢暗偷,或持械打劫;而是包括用不正当的手段,贪求非份的财物,以及欺骗敲诈、强夺巧取、走私漏税、盗取公物、借物不还、偷斤减两等不道德的行为。不论何种方式,因贪心而敛取财物,都属窃盗的范畴。此外,如果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侵损别人的权益;或利用自己的权*力与地位,收受礼物;或欺压良善,夺取他人晋升的机会等都是属于偷盗的一族。举 头三尺有神明,神不论你在何时何地都在监察着你的一举一动,若你有妄分之想非*法之举,都会记下你的过错严*惩不*殆。天*道昭*彰,不差分毫,你今天盗 人一分一厘,将来可要千倍万倍偿还。戒偷盗这一道教戒律,可以说是一帖很好的良药,可以预防人们的贪婪之心、盗贼之心。

     灵宝天尊也有一首偈语:“何不受盗戒,不受盗亦难,孰云暗昧中,中有记盗官。取一年年倍,倍倍殊不宽,以手捧镕铜,烧口煮心肝。-朝言此苦,终年犹心酸,何不受此戒,保持必令完。我信彼亦信,在在无不安,安坐招灵人,永享长年欢”。

在社会上立身处世,要做到正其义而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不苟取不*义之财,还要乐善好施。古人说:“人非义不交,物非义不取”。若社会上人人皆不偷盗,则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将可成为一个安宁、和乐的社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