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中国不高兴

已有 269 次阅读2009-4-8 14:58

时隔12年不变的是关乎中国命运的思考

  1996年《中国可以说不》一书横空出世,冷静地梳理了中西方关系,在当时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讨论和争议。从《中国可以说不》到《中国不高兴》走过了12年的历程,12年来中国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中国也从“只想领导自己”将变成“有能力领导世界”的国家。它显然比12年前的《中国可以说不》少了一些情绪性色彩,是一本呼吁“正视内政愤懑”“呼唤高尚集团”“要做英雄国家”的“复兴宣言”。

  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不高兴》的确称得上是《中国可以说不》的升级版。
 外交:中国要与西方“有条件决裂”

  社会:在当代社会的各个层面,都需要“去文艺腔”

  经济:经济危机对中国而言是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中国不高兴》一书从“中国为什么不高兴”“中国的主张”“放下小菩萨,塑伟大之目标”三个部分切入,深入到外交、政治、经济、军事、文艺等领域阐述,使本书呈现一个明快的结构路线——“破”“立”“反躬”。即:中国现实批判,中西关系揭示——中国要做一流国家,依托国家大目标实现众生幸福平等,告别自我矮化的精神历史。

  本书的五位作者都属于中国的“公众人物”——央视和凤凰卫视著名军事评论员宋晓军、中国民族主义领军人物王小东、社会学家黄纪苏、《中国可以说不》作者宋强、资深媒体人刘仰——他们的立场观点,早为人们所知。从着眼于批判和分析,到主张建立“大目标”“告别晦气重重的历史悲情”,本书可以说是一次完整的“集结”。

  对外:设立大目标,做英雄国家 

  对内:消除逆向种族主义思想,肃清“文艺腔”

  《中国不高兴》除对中西方关系的实质演变进行嵌入式分析外,还对国内的社会政治与文化现实予以鞭辟入里的观察,书中除提出要正视所谓“本土愤懑”情绪可能会影响社会健康发展外,同时还对我们社会充斥的“浑浑噩噩”的缺乏大目标的塑造与对伟大愿景的言说与思考进行了强烈批评。

  在书中,五位作者痛责龙永图、厉以宁、林毅夫、樊纲、丁学良、崔卫平、朱学勤、余世存、宋鸿兵、马立诚、王蒙、王朔、李银河、周孝正等“当红精英”,着力批判“失败主义”“万金油式的明白人”“抖机灵的文化施虐”,希望能对国内道德和文化的建设产生正面的警醒和推动。 

  《中国不高兴》一书等待的,是主流知识界对“国家主义”的解读,也期待着以2008年“五月青年”为代表的希望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的年轻一代的思考。

  这是一本破除现实迷幻的读物,指出中国的强国道路需要我们清算那些失败主义的愤懑心理,中国对西方“有条件决裂”是必须筹划的未来选项之一,中国必须有大目标和大抱负,成为英雄国家,为世界除暴安良。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