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中国人到底有多累?

已有 129 次阅读2010-9-29 08:28

热议:中国人到底有多累?
  “我们·累”摄影展,分为“童年、青年、中年、老年、群像”五个部分。9月19日开展起,每日超过1万人在展区驻足观展,并在主办方提供的签名墙上写下了密密麻麻的感言,抒发各自对“累”的理解。一些观众甚至采取了网络上跟帖盖楼的形式,有十八层之多。
  来自山东的陈女士指着网友“孙慧莘”的参展作品表示,她的儿子刚刚结束高考,这次是专程带他出来散散心,这张拍自课堂上的照片很贴切地表现了高三考生的状态。
  法国小伙瑞恩告诉主办方,他是今年刚来中国,看了网易网友的作品,感受很深刻,他认为不只是中国人“累”,法国人也“累”。
  平遥棉织厂工人、现年67岁的张大爷用平遥方言讲述了他对“累”的理解:很多像他这么大年纪的老人早已退休安享晚年,而他却因为生活所迫,依然坚持在看大门的岗位上,每月领着区区几百元的工资。生活的无助让他倍感疲惫。
  许庶是本次“我们·累”摄影展的入选作者之一,此次借中秋假期来到平遥,85年出生的他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成熟和沧桑感。许庶说,房价过高和就业压力让很多像他一样的同龄人疲于奔命。
  蒙古族摄影师阿音说,一个“累”字几乎能概括所有人的状态,不分民族、职业、性别,"累"是共同的语言。

图片1:自动车前后座都堆满货架的小贩(步恩撒摄)
 
图片2:在工作间歇依靠在栅栏上的矿工(关若东摄

图片3:车站广场上横七竖八的旅客(牛说不哭摄)
 
图片4:被书本覆盖的高三学生(孙慧莘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