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北欧游 之 哥本哈根

已有 882 次阅读2012-5-14 20:56

世 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是卢森堡,第二名是挪威。各取一个字,正好是“卢威”,与敝姓名读音相同。当然了,这些国名也都是音译,译成“挪葳”,虽然看着别 扭点儿,也没什么差别。我一直没有意识到,自己原来有这么富贵的一个名字,看来真得好好想想打工挣钱的事儿了。不然,真是对不起父母赐予的“嘉名”啊。

我于26号晚上十一点从卑尔根出发,经奥斯陆转车去瑞典城市哥德堡,然后再转车去哥本哈根。哥德堡也是音译的名字,译成“哥的堡”也没什么差别。在火车上,我无聊地在心里念叨着这次车程:“挪葳到哥的堡”-“挪 葳哥 德堡”-“葳哥 挪到 德堡”-“挪到 葳哥的堡”。胡乱调换了几次字序,哥德堡突然被“挪”成我的了。卢森堡、挪威都“有我的份儿”,哥德堡也是我的,而我却还要为了省旅馆钱而睡夜车,并且是座票。这种勤俭节约的精神,真是让人越想越感动……

上述的一些随想,也许是我下意识地在为哥本哈根之行热身。众所周知,丹麦曾诞生了史上最伟大的童话家安徒生,如今去那里旅行,我应该预先准备一些童心才是。

如 今的丹麦,面积只有四万多平方公里,不足挪威的七分之一,连瑞典的十分之一都不到。然而,历史上的丹麦却比现在显赫得多。它曾与挪威、瑞典结盟,后来又将 挪威吞并为它的一个省(瑞典靠着武力反抗才逃出了这个同盟)。更不可思议的是,丹麦还曾短暂占领了英国全境。面积达二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格陵兰岛,几十年前 还一直是丹麦的领土,最近才独立出来。

看来,丹麦的领土史,也像一部童话,勃然胀大,萧然萎缩。

当 然了,如今的丹麦,也不至于像当年没落了的周天子那样可怜,得看大国诸侯们的脸色。北欧各国的人均收入与生活水平,似乎与领土及人口密度关系不大。哪个国 家都是政局稳定,经济、科技、文化全面发达。昨天在火车上,临坐是一位挪威女科学家,研究地貌演变历史。因为曾去中国开过会,见我是中国面孔,就主动与我 聊了几句。在她眼中,西欧国家贫富差距都挺大的,社会问题也挺多。不像北欧,居民收入很均等,基本没什么贫富之分。

我也听说了,在北欧,首相的毛工资也只是清洁工的三倍,缴税之后,净工资只是其两倍;而清洁工的工资,和在家带孩子的家庭妇女领到的福利金相差无几。

我在法国,已经见识了较为发达的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法国人深深地为之自豪,并鄙夷美国。没想到,法国的福利与社保制度还是不入北欧人的法眼。有资格这么批评法国的,恐怕也只有北欧了。自认为有脸面批评北欧的,恐怕也只有我们天朝与鸭绿江对岸的两国宣传部了。

我抵达哥本哈根时,已是晚上十一点。一出车站,只见马路对面如剧院散场一般涌出了不少人,涌向车站。人群中绝大多数是妇女和孩子,脸上带着残存的兴致。我借着月色仔细一看,原来对面就是与迪斯尼乐园齐名的“提沃里”游乐场。

我 并没有心思欣赏眼前这一片“童年乐”。我所预订的青年旅馆在市郊,我要尽快找到乘车线路,不然一会儿没车了,就麻烦了。最简捷的方法是乘地铁,我一连问了 三位行人,打听哪有地铁站。答案都是“对不起,不知道,你找本地人问问吧,我们是瑞典来的。”好不容易,我找到了一位穿着制服的车站工作人员。他告诉我, 这里没有地铁,需要先乘火车往北走一站,然后再乘地铁南下。

在欧洲,我这是头一回见地铁不过市中心火车站的。既然这么麻烦,那还是坐汽车吧。我去自动售票机上买票,选了英文,发现仍然买不了。这里的车票,多达二十来种,并且各种票的名字都不是让人一目了然的。在一位当地人的帮助下,我勉强买票上了车。

在 市中心的路旁,常可以看到一些闲站着的女子,打扮妖艳,神情漠然,无一例外地抽着烟。丹麦也和荷兰一样,色~情业合法。在这里,任何行业只要合法,就是平等 的。前不久,哥本哈根召开了国际气象大会。为了避免与会代表把精力用偏了,组委会向与会者发放名信片,建议他们不要买春。然而,妓女们怒了,认为这是行业 歧视,先是由工会表示抗议;然后是法律顾问出面发表声明;最后,妓女们自发行动,表示“能提供组委会所发放的‘建议名信片’者,可以得到免费服务”。

丹麦后院起火,官府与小姐斗得不亦乐乎,也许为国际气象大会“谈判破裂,不欢而散”埋下了伏笔。在这个童话的国度,真是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我赶到青年旅馆时,已是晚上十二点多了,然而这里的柜台前仍排着七八个人的队。不知为什么,每个check-in,都要费上相当一翻口舌,磨上相当长的时间。最后,顾客在店员的歉意中抱着床单忿忿离开。

我前面,是个人高马大的欧洲汉子,显然也是等得心急火燎了,回头一脸无奈地看了看我,用中文说了句“太慢了。”

我毫无思想准备,惊得瞪大了眼。欧洲人,能用中文说句“你好”、“谢谢”或“再见”,也许有一些,但能真正根据其他具体情况表情达意的非常少。

我用中文与他说话,他对答如流。除了声调不太准(“中国通”们最后一道障碍)之外,发音非常好,平、翘舌音区分得很清楚。一问才知道,他是德国人,在上海工作了七年了。

其实,我们有时也太小看外国人的语言能力了。七年时间,掌握一门儿时间也基本够了。我相信,七年之后我的法语肯定不亚于他现在的汉语水平。

最后,轮到我时,才知道每位顾客争执的原因是“这里的床单需要另外付费”,价格大约为七欧元,早餐也不含,价格为八欧元。

这两项再加上前面已经标注的二十欧元基价,这里的价格已经达到了三十五欧元,比法国的青旅贵出了一倍左右。

第 二天在哥本哈根的大街上逛,感觉这里与挪威最大的不同,就是基本没有英文标识。连大街上的一些名胜,也没有英文介绍,一副“爱懂不懂”的趾高气扬状。再次 路过“提沃里”时,正是下午时分,隔着铁栅栏,我看到了里面的游乐设施与狂欢的人群。这些设施,我不太能叫得出名字,只知道都是一些凭着加速度与悬空高度 来制造刺激的玩艺儿。里面的儿童玩得很High,发出一声声的尖叫声。

我背着太重的行李,进园玩耍多有不便。并且,我已经过了那种追求紧张刺激的年龄,所以也就不去体验这种“假高潮”了。在公园外的椅子上歇了会儿,就继续往前走。

再 走过几条街,见路边有一个吉尼斯博物馆。可恨的是,售票窗口竟然没有任何的英语介绍,我仔细找了一遍,连票价都没找到。一气之下,不去参观了,我转身出了 馆,口中念叨着“不尚贤,使民不争”的古训,作为我放弃参观的“理论依据”。博物馆外,是一个一比一大小的塑料人像,原型是世界上第一巨人,两米七二。我 的头顶,刚好达到他的肋骨位置,真是名副其实的“顶你个肺”了。

我 个人感觉,欧洲的建筑风格,法国与荷兰迥异,荷兰与北欧趋同。丹麦与荷兰一样,建筑多为红砖黑瓦,人字型屋顶,坡度很陡,防止大雪堆积。这里的教堂,常有 塔状的钟楼,钟楼往往是绿色的,但像是黑中泛出那种绿,如铜锈一般。这应该是丹麦人眼中一种比较神圣的颜色,因为市中心有不少带基座的人物雕像,也是这种 颜色的,不过因为没有英语介绍,我无从知道他们是谁。

总体感觉,哥本哈根是一个不太适合旅游的城市,物价高,设施乱,缺乏介绍。

哥本哈丹麦,现在哥不哈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