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快捷登录

新浪微博登陆

搜索

哲学随笔

已有 310 次阅读2011-3-20 07:57

     昨夜合上《历史哲学》这本书,脑子里猛然出现这样一个问题:哲学为何物?
已是凌晨,思维却如日中天,难以入睡。已然阅之众多哲学书目。静静的让思维
穿越在这自由的学科中。。。
    人自脱离动物界以来,一直在探索宇宙和人类本身的奥妙。事实证明,要了解
一个时代、一个名族,就必须了解它的哲学。
    面对浩瀚的宇宙,人类心灵中希望和恐惧并存。这种不能确定的未来使人痛苦。
如果在没有宗教及那些令人慰藉的美丽神话支持下,我们仍然希望活下去的话,
就必须忍着这种不确定。引导人类在对未来不能确定时怎样生活下去,而又不至于
被痛苦所困扰,这大概就是哲学在这个时代所面临的主要任务了。
    哲学起源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希腊,在漫长的哲学发展史中,哲学家可以分为两
类:一类是希望加强社会制度的哲学家,一类是渴望放松社会管制的哲学家。二者
利弊如何,至今还是个争论的问题。
    哲学这个概念源于希腊语Philosophia,由philos和sophia组合而成,意思是“爱
智慧”。对希腊人来说,“智慧”指的是宇宙自然之最深邃最根本的奥秘,标志的
是一个至高无上,永恒无限的理想境界。所以柏拉图才会说,智慧这个词太大了,
它只适合神而不适合人,我们只能爱智慧。亚里士多德所说,虽然一切科学都比哲
学有用,但是唯有哲学是真正自由的学问。
    哲学没有科学技术那样的用处,因为哲学研究的问题应概是这个终极目的本身。
哲学不是服务于某种目的的工具和手段,哲学本身就是目的。简而言之人活着,既
有“如何活”和“如何活得更好”的问题,也有“为什么活”的问题,我们称后者
为人生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科学技术解决的是如何活得更好的问题,哲
学要解决的是为什么活的问题。这为什么活的问题当然对如何活的问题有影响和作
用。人生的意义和价值问题的解答对人生的影响是根本性的。所以哲学的确无实际
用途,然而铸造文化,变革观念,确定规范,升华思想,净化灵魂,确都有哲学的
功劳。哲学正因无实际上的实用性,才有大用。套用庄子的话,此乃“无用之用”。
    宗教所依赖的不是理性而是信仰,产生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亦即对宇宙
的真实存在和终极奥秘,以及包括人自己在内的所有存在物的来源,归宿和实在性
的关怀或牵挂。因而宗教的对象具有永恒无限之特征的超验和理想性的存在,对于
这样的对象是不可能通过认识来把握的,所以只能信仰。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居
于科学与宗教之间:一方面它像科学一样属于理论思维,因而从根本上总是诉诸理
性;另一方面它又像宗教一样起源于人类精神的“终极关怀”,追求热爱的是永恒
无限的智慧境界。
    哲学作为“爱智慧”标志着人之为人的诞生,而“智慧的痛苦”则是人成其为人
必经的“洗礼”,它并不是说人是因为追求智慧才成为有死的,而是说人是因为追
求智慧才知道自己是有死的,智慧的痛苦乃源于此。终有一死的向往永生,向往永生
的人终有一死,这就是人生在世间最深刻最根本的悖论,正是从这一最深刻最根本的
悖论之中生发出了哲学问题:它意味着人被抛入这样的境域——自始至终面临着有限
与无限、相对与绝对、暂时与永恒、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之间的激烈冲突,在他
们之间横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人不但因为智慧的痛苦而成其为人,而且具有开放性,非现成性的自由本性,这就
决定了智慧乃是一个无限的开放的思想境界。人“成其为人”的意思并不是说有一个
永恒不变的“本质”等待着人去实现,而是说“人是人的未来”,他的“本质”是未
定的和开放的,由他自己来塑造自己本身。爱因斯坦曾说过:“只有个人才能思考,
而为社会创造新价值”。。。
    哲学的定义从古至今都没有确切唯一的说法。我如今也暂下一个定义:哲学史或应该
是探讨自然社会人生和思维领域共同规律的科学。所谓“科学”,指的是:以求实的
态度实在而不是虚幻和盲目信仰的方法研究、探索、发现并证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各
个领域实际存在的客观规律的学问。哲学的科学性在于,在自己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其
所探寻的真理也与自然和社会科学一样,有唯一性。
  哲学与其他科学的区别在于,重点研究总的规律,而不是成千上万的具体规律。
  哲学的意义和作用在于,其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是所有一切具体科学成功揭示各自规律
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要条件”。换句话说任何一门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
工程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如果违背了哲学所揭示的客观世界总的规律,就必然
会招致失败,尽管遵从了它并不一定就能够取得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哲学的性质和
地位可以定位为第一科学、最高科学、总科学、母科学和“科学的科学”。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返回顶部